近日,汝州市人民法院通过再审前调解的方式,成功化解一起民事再审案件,经过法官耐心释法说理,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最终自愿达成和解协议,再审申请人撤回了再审申请。该案的调解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该案原审被告陈某与丈夫宋某婚内不睦分居后,两人子女一直随宋某生活,宋某认为陈某未尽到抚养义务,因此以子女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陈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抚养费。由于该案法律关系简单明了,承办法官按法律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,要求陈某承担相应抚养费。判决生效后陈某不服,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。汝州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孟铭杰和承办法官李国涛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为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,第一时间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判后答疑、释法明理,就裁判理由、事实认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当事人进行详细的讲解,并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,最终当事双方达成和解,陈某撤回再审申请。
相较于普通、简易程序,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周期较短、一审终审,满足了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、快速解纷的司法需求,有利于促进民事案件繁简分流,提高司法效率。同时,基于小额诉讼一审终审的特点,注重实体法律适用问题的释明和判后答疑工作,可以提高当事人对该程序的理解度、接受度及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度。
近年来,汝州市人民法院不断深入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,合理调配审判资源,根据案件性质专门成立民事速裁团队,坚持“简案快办”的工作思路,对案件事实清楚,权利义务关系争议不大的案件,做到“快立案、快审理、快裁判”,高效化解大量矛盾纠纷,并在办案实践中不断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应用,探索具有团队特色的办案流程。将小额诉讼与诉前调解、诉中释明、判后答疑等机制相融合,真正实现小额诉讼的制度优势,促进纠纷的实质性解决。
而判后答疑是法院服判息诉工作的审判延伸,确保败诉方真正的理解法律规定,接受法院裁判,节省司法资源。开展判后答疑工作,不仅是消除当事人疑虑,也是进行法治宣传的有效手段。汝州市人民法院坚持将能动司法贯穿到审判的全过程,在裁判文书中附上“判后告知书”,并专门成立“司法释明中心”,在“简案快答,难案精答”的基础上,以法理和情理结合的方式,对裁判理由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,最大限度的消除当事人的疑惑,让公平公正可感可触,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,减少“案生案”等情况的发生。
下一步,汝州市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坚持“公正与效率并存”的问题导向,不断探索提高司法裁判文书的公信力,提升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认可度、满意度和接受度,保障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为司法审判的“后半篇文章”画上圆满的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