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屋租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行为,规范的租赁关系不仅能保障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合法权益,更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。然而,近期我院审理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,却因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、未确认屋内物品详情,在房屋失火后引发了激烈争议。最终,承办法官通过多次调查与耐心调解,成功化解矛盾,为群众敲响了规范租房的法律警钟。
一、案件概况
原告高某系一处房屋的房东,被告尚某因长期租住该房屋,与高某形成了租赁关系。但因双方关系较为熟悉,且尚某长期租住,始终未签订书面的房屋租赁合同,也未对租住房屋内的家电、家具等生活用品的品牌、型号、数量及价值进行书面确认或留存证据。
不料,在尚某租住期间,该房屋因尚某的原因发生火灾,屋内部分物品被烧毁,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,经消防部门认定为遗留火种造成火灾。事故发生后,高某与尚某就财产损失的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。高某认为,烧毁的家电、家具等物品价值较高,尚某应承担足额赔偿责任;而尚某则对部分物品的价值提出异议,认为高某主张的赔偿金额过高,双方各执一词、矛盾升级,多次协商均以失败告终。无奈之下,高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遂将尚某诉至我院,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尚某赔偿因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。
二、审理难点
案件立案后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对案件进行了研判,发现此案虽为典型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,但存在两大关键审理难点,给案件的推进带来了不小阻碍。
(一)核心证据缺失,损失价值难以认定
由于原、被告双方未签订书面房屋租赁合同,未对租赁房屋内的物品进行明确约定,也未留存任何关于家电、家具品牌、型号、购买时间及价值的证据(如购物发票、照片、视频等),火灾发生后,被烧毁的物品已无法通过现场勘查准确判断其原始状态和实际价值。这导致法院难以精准认定财产损失的具体金额,成为案件审理的核心难题。
(二)双方情绪对立,意见分歧持续升级
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原、被告双方因赔偿问题始终无法达成共识,情绪较为激动。高某认为尚某的疏忽导致房屋失火,给自己造成了财产损失,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足额赔偿;尚某则认为高某未提前告知房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,且对损失金额的主张缺乏合理依据,不愿承担过高赔偿。双方的对立情绪不仅不利于案件的调解,也使得案件审理进度一度受阻。
三、破局之路
面对案件的复杂情况,承办法官并未急于作出判决,而是秉持 “调解优先、案结事了” 的原则,从查清事实、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,积极开展工作。
(一)深入现场调查,多方收集证据
为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,准确评估财产损失,承办法官多次前往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查,仔细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及被烧毁物品的残留痕迹。同时,承办法官还走访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、周边邻居,了解火灾发生时的具体情况、房屋平时的使用状态以及屋内物品的大致情况,努力通过第三方证言补充证据链条,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事实基础。
(二)耐心沟通疏导,情理法结合促和解
在掌握基本事实后,承办法官分别与原、被告双方进行多次单独沟通,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与顾虑,针对性地开展法律释明工作。一方面,向高某解释了证据在认定损失中的重要性,说明因缺乏书面约定和物品确认记录,其主张的部分损失可能难以得到全额支持;另一方面,向尚某释明,因其原因导致房屋失火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其应当对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,同时引导其理性看待赔偿金额,避免因矛盾激化增加鉴定费、诉讼费等不必要的诉讼成本。最终,在法官的耐心劝说下,原、被告双方均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,考虑到双方十几年的交情,自愿各退一步,就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四、案件启示
此次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成功化解,不仅为当事人解决了实际问题,更给广大群众带来了重要的法律启示,提醒出租方与承租方在房屋租赁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事项:
(一)出租方:履行告知义务,规范合同条款
如实告知房屋状况:出租方在出租房屋时,应向承租方全面、如实告知房屋的结构、设施设备状况、安全隐患等可能影响房屋使用的事项,不得隐瞒重要信息。
签订书面租赁合同:无论租赁期限长短,均应与承租方签订书面的房屋租赁合同,明确租赁期限、租金支付方式、房屋维修责任、合同解除条件、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,避免 “口头约定” 引发纠纷。
明确物品详情并提示条款:在合同中或单独签订附件,对房屋内的家电、家具、生活用品等的品牌、型号、数量、价值及完好状态进行详细确认,可通过拍照、录像等方式留存证据;对于合同中减轻或免除自身责任、加重承租方责任的条款,应向承租方作出明确提示和说明,确保承租方知晓并理解。
合理处理合同到期事宜:租赁期限届满时,应与承租方共同查验房屋及屋内物品状况,及时办理交接手续,避免出现 “提灯定损”等争议,妥善处理租金结算、押金退还等问题。
(二)承租方:提高警惕意识,留存证据维权
仔细查验房屋状况:在签订租赁合同前,应仔细查看房屋的质量、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,检查水、电、气表的初始读数,如有质量瑕疵或设施损坏,应要求出租方书面确认并及时维修,同时拍照、录像留存证据。
审慎签订合同条款:签订合同时,应逐字逐句阅读合同内容,重点关注租赁期限、租金支付金额及时间、违约责任、房屋维修责任等条款,对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内容及时向出租方提出,切勿盲目签字;双方达成的口头约定,应尽量补充到书面合同中,确保有迹可循。
妥善留存相关证据:在租赁期间,应妥善保管房屋租赁合同、租金支付凭证(如转账记录、收据)、与出租方的沟通记录(如微信、短信聊天记录)、房屋及物品的照片或视频等证据,若发生房屋维修、物品损坏等情况,及时留存维修记录、费用票据等,以便在权益受损时能够依法维权。
房屋租赁无小事,规范操作是前提。我院将持续通过典型案例宣传、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,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,规范房屋租赁行为,从源头减少租赁纠纷,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。